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第二届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赛前通知
比赛通知
一、 设计说明:
为减缓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政府决定在大学城增建一座跨江大桥!希望各参赛小组设计出一个合乎力学特点,结构合理,美观大方的大桥模型。
二、 设计要求:
(1) 大桥模型为木质加铁丝受力结构,结构类型不限,应包括桥梁、桥面及桥墩等桥梁必要部分。
(2) 桥面水平投影长度不少于90cm,桥面必须由闭合的构件组成,可做成水平桥面和拱形桥面两种形式(做成拱形桥面时,桥面最大高差不得超过5cm)。
(3) 桥面之上必须有一定高度的净空,可允许横截面10cm(宽)×7cm(高)的汽车模型从任一方向进入、通过并离开整个桥面,且桥面中央不大于18cm。
(4) 大桥模型可采用一跨或多跨,最大通航跨的净跨度BC(指相邻桥墩内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0cm。最大通航高度不小于15cm,且满足该最大通航高度的通航宽度GH不小于20cm,即须跨越如图(a)所示的通航空间。要求该通航空间不得有任何结构或构件阻碍通航(BGHC或AEFD以下的桥墩不可以有构件直接相连)。
(5) 承载平台位于最大跨度桥面的正中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预留放置加载钢板的空间,满足安装加载装置的需要。加载钢板为一根厚度6mm,宽度为60mm,两端用长螺栓与加载装置相连。加载装置用1:4的增力杠杆用砝码加载。
(6) 加载在两水平等高的平台间进行,加载台最大宽度为100cm不提供水平力限制,模型不受其他装置固定。
(7) 每个结构模型应提供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格式要求如下:
说明书要求制作有封面和目录。封面注明《华立学院第二届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结构模型名称、参赛者专业班级、参赛者名字和日期。第1页为:题目(XXX结构模型设计)和摘要。第2页为目录,第3页后为正文。正文要有章、节编号,说明方案构思及其模型的主要特点、受力的合理性、必要的模型方案图、计算简图及数据等。要求A4打印。 说明书一式5份及电子文档于现场比赛前上交至竞赛组委会,逾期或未送达者作自动放弃理论方案评审处理。
三、制作材料
(1) 模型制作必须使用由组委会提供的相同规格的材料:
50块25cm长木条、70块20cm短木条,木条截面25mm×5mm。
250枚铁钉;细铁丝8m。(材料由组委会统一购买)
(2) 工具自备。可使用电动工具。电源现场提供,但要提前知会组织人员。
(3) 模型必须符合理论设计方案要求并与方案图、说明书一致。不允许用颜料对模型作美术装饰。参赛人员不得自行添加任何材料(包括胶水、双面胶和长铁钉等),不可使用替代材料,一经发现将取消该参赛队比赛资格。
(4) 要求在材质相同的条件下,设计制作出外形美观,结构合理,承载力比较高(安全考虑不超过600kg),跨度比较大,材料尽可能节省(模型重量轻)的作品。
四、评分标准
(1) 结构设计计算书及制图 10分
(2) 模型制作工艺、构思、造型、功能 10分
(以上两项得分由大赛评委会在结构模型加载前进行评定。评分最高为10分,最低为5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得分为余下评委评分的平均值。)
(3) 模型最大净跨度加分 20分
得分公式为:20分×(实际最大净跨度-600mm)/300mm (≤20,取两位小数)
(4) 模型最大承载重量与模型自重比值(Q/w) 60分
以比值最大的(Q/W)max为满分,其余按60×(Q/W)/(Q/W)max计算。(取两位小数)
加载由参赛队派代表在裁判的监督下进行,由加载队员考虑每级加载重量。按同等条件自然公平原则,模型应能承担一定程度现场条件实际偏差(如台面不平、加载偏心、自然风等随机条件)。若模型失效,即取前一级加载重量为最大承载重量。加载时队员身体不能接触模型和已加载上的砝码。每一次加载,裁判会在队员手离开砝码后开始计时,模型在5秒钟内没有失效即加载成功,可以进行下一次加载。砝码一经加上,不能再取出及更换。为安全起见,封顶荷载为600kg。
(5) 比赛模型各参赛队伍事先制作完成。比赛现场只进行评比和加载。(在广东本部比赛时,模型现场制作,限时3小时内完成,超时每1分钟扣总分的0.3分,超时10分钟以上,取消比赛资格。)
结构失效标准:
a) 模型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
b) 模型无法正确安装就位、无法按规定的加载测量方式进行加载和测量;
c) 模型在加载后加载点竖直位移超过60mm;
d) 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材料、结构损坏。
e) 评审委员会认为失效的其它情况
、
扣分标准一览表
扣分情况 |
扣分值 |
1、桥面水平投影长度不足88cm |
OUT |
2、桥面水平投影长度不足90cm但大于88cm,或桥面制作不符合要求 |
1~4 |
3、桥最大通航跨的净跨度(即BC长度)不足58cm |
OUT |
4、通车空间中有轻微的构件露头 |
1~3 |
5、桥最大通航跨的净跨度(即BC长度)不足60cm但大于58cm |
1~5 |
6、通车空间比要求的汽车模型尺寸小2cm或以上。 |
OUT |
7、桥的通航通航高度不足13cm |
OUT |
8、桥的通航通航高度不足15cm但大于13cm; |
1~5 |
9、最大通航高度处的通航宽度(即GH长度)不足18cm。 |
OUT |
10、最大通航高度处的通航宽度(即GH长度)不足20cm但大于18cm。 |
1~5 |
注:以上扣分值都在总分上扣除,具体扣分值由技术组商议决定,如有异议,可提请评委裁决。
六、比赛方式
以班为单位,各班长组织派出一支队伍进行比赛。
参赛队伍按照比赛通知设计和研究模型如何制作,并进行制作,在比赛当天各参赛队伍需将制作好的模型带至比赛现场。
注:模型必须符合说明书,否则按违规处理。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最佳结构奖、最佳外观奖、最佳人气奖各1名,向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及礼品。
荣获三等奖队伍将代表华立学院参加4月份广东工业大学第九届力学架构大赛。
备注:各队伍对于比赛规则以及设计要求有疑问,可询 617569 618284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第二届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
暨广东工业大学第九届力学架构模型设计大赛(华立赛区)
组委会名单
(一)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2009年学术科技节组委会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团委、华立学院团委承办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土木建筑协会协办
(二)大赛组委会:
组长: 叶伟年 老师
大赛顾问: 李丽娟 老师(建设学院副院长)
梁靖波 老师(建设学院老师)
大赛嘉宾: 姜天权 老师 李庆全 老师 姚轲邺 老师
技术指导: 叶伟年 老师 许永安 老师 杨梅兰 老师 郭立源 老师 甘小荣 老师 卢集富 老师 李东锋 老师 肖又箐 老师 吉泽华 老师 宁培林 老师 罗辉涛 老师 唐志宁 老师 熊 萍 老师 全 玥 老师
备注:评委团由技术指导老师担任。
如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技术指导老师咨询。
大赛流程
比赛前:
4月3日前(清明放假前):
各队伍上交计划书
工作人员跟进各队伍准备情况
正式比赛:
4月7日(周一)下午:
1.15:30分前各小组到图书馆前主席台处签到
2.各小组要根据自己作品的编号按指定的地点摆好。桌子的左上角放好自己的作品的名称、设计说明。
3.每个小组必须在16:40分前到场。迟到半小时以上的,此项评比当弃权。
4.投票时间为15:40——19:00。
4月8日下午:
1.13:00 分前各小组到图书馆前主席台处签到
2.13:30-17:30 为作品加载比赛阶段,对各组作品进行加载。
3.17:30-17:35 将数据送到主席台。
4.17:35-18:00 通过最佳外观评比和承载数据评出一、二、三等奖。
5.18:00-18:20 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和证书。
6.18:20-18:30 获奖者合影留念。
荣获一等奖队伍将由叶伟年老师、许永安老师等老师指导,并代表华立学院参加4月10号广东工业大学第九届力学架构大赛。
备注:1.整个活动大体情况如上,按照实际情况可以在不影响活动的前提下调节时间的安排。
2.本次大赛的获奖证书及奖品会在大赛结束之后另行发下,具体时间通知另行通知。
3.活动最终解析权归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第二届力学架构大赛组委会所有。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第二届力学架构大赛组委会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