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浅议
失业代表着资源的浪费,失业工人有可能对国民收入做出贡献,却没有做出来。失业直接而又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宏观经济问题。
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失业和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目口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一、就业趋势
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从1999年起,由于连续我国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达212万人,2004年将达250万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
到去年6月15日,教育部在全国各地直属高校初次就业率为83%,部委院校初次就业率76%,地方高校只有45%。如果就业率以76%计算,待分配率为24%,暂未就业的将有34.8万人。由于就业难,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暂末就业群体的30%左右。将户籍、档案放在学校,既不考研也没有就业, 约占暂未就业的50%左右。实际真正在家闲呆着找不到事做的只是少数,多数人都到本地或者沿海打工。呆在家里的毕业生中,又分三种情况,有的家庭条件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在家呆着,有的准备出国深造;再就是社会竞争能力弱,自身条件较差找不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属于时而待业、时而打工的不断跳槽一族。这些毕业生约占暂未就业的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越来越多。
阻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眼睛向上,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及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不去”仍是许多毕业生执着的意愿。
(2)就业需求信息不畅,“需要的回不来,回来的不需要”,高校学科调整滞后,急需的高学历、短线专业供不应求。
(3)暂未就业毕业生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国家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去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缓解就业难的措施,但一些省市在执行这些政策时采取了不同方法。如“应届毕业生可以将户籍、档案放在学校两年”的政策,有些省市作了较大变通,把留产、档的毕业生减少到最低人数,有的省市不顾毕业生意愿,将户籍、档案转回生源地。政策规定“省及省会城市打破户籍限制”,但许多城市对外地生源的专科生作出落户限制规定。
(4)用人单位不实招聘,导致毕业生频繁跳槽,在频繁跳槽的学生中,不能否认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许多企业,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招聘时讲得天花乱坠,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等毕业生签约到了企业,才发现承诺大打折扣。
2.对于已经就业的大学生,趋势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这主要是由于.
(1)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只能在“非精英”岗位就业;
(2)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教育的层次提高,促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更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的队列,
(3)职业和岗位的发展引发了传统意义的“蓝领”和“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
(4)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脑力劳动的普遍化,为大学毕业生 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使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
这种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层次的进一步分化,各层次的高校承担着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任务,他们的毕业生要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按层次服务,各高校将随着其承担的培养目标在社会中重新竞争定位,除少数研究教学型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为主、走“精英”培养道路外,其他院校必然是走“大众化”培养道路。高校的进一步“分化”和竞争,将促使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更加讲求“适销对路”、质量高、有特色,并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
3.大学生创业问题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对此国家工商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免交五种行政费用。然而具体落实,可能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行政费用的减免可能是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一种导向,但并不是主导学生是否创业和能否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对创业的刺激作用可能也不如大家的期望的那么高。必竟,减免的这些行政费用,对于创业的总体经费来讲并不是一笔大数目。
由于很多大学生局限于本专业知识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等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里进行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创业培训只是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如果在校园里学生就能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今后就业的一种途径,尽早做好准备,将更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创业。
二、再就业问题突出
有关研究表明,越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人是否有权利获得就业机会,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就越显得重要。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人才政策和人才市场进一步规范的要求下,如何保护每一个人的求职权利,如何在劳动关系方面与 WTO时代相适应,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现在,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愈演愈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劳动力市场就不可能正常发育成长,最终必然损害政府促进就业的战略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年龄问题
如今,劳动力市场上的年龄限制对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35岁成了很多人求职路上的一道分界线。出现“35岁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一些企业领导的用人观不科学、不成熟,认为,只要年轻就是好;其二,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游戏规则的主动权掌握在了用人单位的手里,招聘过程中他们几乎占了所有的主动权,不断抬高的招聘门槛,为愈演愈烈的年龄歧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企业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倾向于“低龄化”,其损失也是不可轻视的。我们知道,虽然与35岁以下的人相比,35岁以上的入在体力、精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因为多年的积累,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技术水平高,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更珍惜工作机会,稳定性更强;因为经历丰富,他们在处理复杂事项上的经验可能会优于年轻人。
同样,对于一家单位而言,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让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这样的企业才能既充满活力又少走弯路。
2.性别问题
在就业中,由于生理特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女性在下岗失业问题上显得更为复杂,更为突出,她们更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关注。
三、对于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
失业率高使大量劳动力脱离社会生产过程,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社会公平难以实现,也降低了经济效率。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我国就业状况进行研究的同时,需要对国外一些国家的就业规定有所借鉴。下面是加拿大关于就业方面的规定。
加拿大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每周应有一天休息。如果你超时工作,必须获得补偿。经理级人员则不受工作时间及超时规定之限。雇员每连续工作5小时后,最少必须有半小时的进食时间。全职人士工作一年后可获2周(10个工作天)有薪假期。连续工作5年后,每年可获3周有薪假期,假期不得以薪金替代。
雇员不得因为怀孕而遭解雇。此外,她还可获得无薪假期,继续保留其退休金或医疗计划,并于产假结束后返回原工作岗位。
雇员辞职必须给予雇主通知,但 通常会给予至少2星期通知。
加拿大的雇员最少必须每半个月获发一次工资,发薪日不得迟于该段时间之后8天。发薪期限不得超过16日。工资扣除项目有入息税、加拿大退休金、就业保险金等。此外还可能有工会费、医疗保险。
加拿大人如果因为失业、患病或生孩子或领养孩子而不能工作时,都可以通过全国性的就业保险计划, 而获得临时收入。从法定薪金中扣除的供款是强制性的,通常只有自雇人士不能享有这种收入。
多数加拿大人均须在收入中扣除加拿大退休金供款。全国除魁省外皆实施此法,魁省有自己的计划,称作《魁北克退休计划》。cPP是一项公共保险计划,它的好处在于使供款者退休后,或其身体长期有障碍,均可得益。供款者即使去世,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亦可得益。退休金额之多少,以供款者过去赚取所得,及供款期为基础而计算,供款额以年收入为本,由雇主与雇员分担。自雇者则全由自己支付。加拿大公民与永久居民得享有退休金福利,当事人必须申领,所得款必须上税。领取者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以获得。
约有1/3加拿大工人参加工会组织,可以以较为平等的地位与雇主进行雇用条件的协商。一般而言,工会试图尽可能提高会员薪酬及职位保障。
加拿大的劳工法例监管工作时间、超时工资、假日、最低工资以及歧视等。受雇之后,最好查清楚雇员的权利。
2.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业岗位不能扩大,失业率还可能上升。如何提高就业率,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①发展小企业,不断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空间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是依靠现有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很难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除了使国民经济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外,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上下功夫,而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小企业。
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广泛动员和鼓励劳动者个人或合伙兴办小企业,能够有效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加社会生产力总量,实现分配公平、社会稳定,因而是一项调动全社会投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战略性措施。
为了推动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主群体。首先是政府应当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进行转业培训,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减少小企业的倒闭,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其次是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小企业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技术型小企业。再次是引导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者去小企业就业。政府可以出资,由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对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开办、管理小企业的培训,促使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或自找门路就业。
国家要适应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确保小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各项权益,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自由宽松的外部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出口、市场准入等方面适当开放和扩大经营范围,在税收方面可适当为一些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以解除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入非公有制小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要着力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管理机构。其职能是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服务体系实施监管。其次,建立健全行业服务机构。它既可以是由政府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小企业服务中心,又可以是由服务机构自发组成的行业协会,是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桥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对小企业的服务。再次,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总之,只有发展中小型企业,才能不断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空间。
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失业和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目口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一、就业趋势
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从1999年起,由于连续我国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达212万人,2004年将达250万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
到去年6月15日,教育部在全国各地直属高校初次就业率为83%,部委院校初次就业率76%,地方高校只有45%。如果就业率以76%计算,待分配率为24%,暂未就业的将有34.8万人。由于就业难,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暂末就业群体的30%左右。将户籍、档案放在学校,既不考研也没有就业, 约占暂未就业的50%左右。实际真正在家闲呆着找不到事做的只是少数,多数人都到本地或者沿海打工。呆在家里的毕业生中,又分三种情况,有的家庭条件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在家呆着,有的准备出国深造;再就是社会竞争能力弱,自身条件较差找不到工作。还有一部分属于时而待业、时而打工的不断跳槽一族。这些毕业生约占暂未就业的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越来越多。
阻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眼睛向上,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首选北京、上海、广东及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不去”仍是许多毕业生执着的意愿。
(2)就业需求信息不畅,“需要的回不来,回来的不需要”,高校学科调整滞后,急需的高学历、短线专业供不应求。
(3)暂未就业毕业生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国家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去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缓解就业难的措施,但一些省市在执行这些政策时采取了不同方法。如“应届毕业生可以将户籍、档案放在学校两年”的政策,有些省市作了较大变通,把留产、档的毕业生减少到最低人数,有的省市不顾毕业生意愿,将户籍、档案转回生源地。政策规定“省及省会城市打破户籍限制”,但许多城市对外地生源的专科生作出落户限制规定。
(4)用人单位不实招聘,导致毕业生频繁跳槽,在频繁跳槽的学生中,不能否认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许多企业,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招聘时讲得天花乱坠,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等毕业生签约到了企业,才发现承诺大打折扣。
2.对于已经就业的大学生,趋势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这主要是由于.
(1)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只能在“非精英”岗位就业;
(2)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教育的层次提高,促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更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的队列,
(3)职业和岗位的发展引发了传统意义的“蓝领”和“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
(4)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脑力劳动的普遍化,为大学毕业生 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使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
这种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层次的进一步分化,各层次的高校承担着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任务,他们的毕业生要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按层次服务,各高校将随着其承担的培养目标在社会中重新竞争定位,除少数研究教学型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为主、走“精英”培养道路外,其他院校必然是走“大众化”培养道路。高校的进一步“分化”和竞争,将促使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更加讲求“适销对路”、质量高、有特色,并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
3.大学生创业问题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对此国家工商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免交五种行政费用。然而具体落实,可能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行政费用的减免可能是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一种导向,但并不是主导学生是否创业和能否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对创业的刺激作用可能也不如大家的期望的那么高。必竟,减免的这些行政费用,对于创业的总体经费来讲并不是一笔大数目。
由于很多大学生局限于本专业知识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等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里进行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创业培训只是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如果在校园里学生就能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今后就业的一种途径,尽早做好准备,将更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创业。
二、再就业问题突出
有关研究表明,越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人是否有权利获得就业机会,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就越显得重要。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人才政策和人才市场进一步规范的要求下,如何保护每一个人的求职权利,如何在劳动关系方面与 WTO时代相适应,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现在,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愈演愈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劳动力市场就不可能正常发育成长,最终必然损害政府促进就业的战略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年龄问题
如今,劳动力市场上的年龄限制对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35岁成了很多人求职路上的一道分界线。出现“35岁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一些企业领导的用人观不科学、不成熟,认为,只要年轻就是好;其二,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游戏规则的主动权掌握在了用人单位的手里,招聘过程中他们几乎占了所有的主动权,不断抬高的招聘门槛,为愈演愈烈的年龄歧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企业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倾向于“低龄化”,其损失也是不可轻视的。我们知道,虽然与35岁以下的人相比,35岁以上的入在体力、精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因为多年的积累,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技术水平高,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更珍惜工作机会,稳定性更强;因为经历丰富,他们在处理复杂事项上的经验可能会优于年轻人。
同样,对于一家单位而言,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让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这样的企业才能既充满活力又少走弯路。
2.性别问题
在就业中,由于生理特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女性在下岗失业问题上显得更为复杂,更为突出,她们更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关注。
三、对于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
失业率高使大量劳动力脱离社会生产过程,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社会公平难以实现,也降低了经济效率。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我国就业状况进行研究的同时,需要对国外一些国家的就业规定有所借鉴。下面是加拿大关于就业方面的规定。
加拿大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每周应有一天休息。如果你超时工作,必须获得补偿。经理级人员则不受工作时间及超时规定之限。雇员每连续工作5小时后,最少必须有半小时的进食时间。全职人士工作一年后可获2周(10个工作天)有薪假期。连续工作5年后,每年可获3周有薪假期,假期不得以薪金替代。
雇员不得因为怀孕而遭解雇。此外,她还可获得无薪假期,继续保留其退休金或医疗计划,并于产假结束后返回原工作岗位。
雇员辞职必须给予雇主通知,但 通常会给予至少2星期通知。
加拿大的雇员最少必须每半个月获发一次工资,发薪日不得迟于该段时间之后8天。发薪期限不得超过16日。工资扣除项目有入息税、加拿大退休金、就业保险金等。此外还可能有工会费、医疗保险。
加拿大人如果因为失业、患病或生孩子或领养孩子而不能工作时,都可以通过全国性的就业保险计划, 而获得临时收入。从法定薪金中扣除的供款是强制性的,通常只有自雇人士不能享有这种收入。
多数加拿大人均须在收入中扣除加拿大退休金供款。全国除魁省外皆实施此法,魁省有自己的计划,称作《魁北克退休计划》。cPP是一项公共保险计划,它的好处在于使供款者退休后,或其身体长期有障碍,均可得益。供款者即使去世,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亦可得益。退休金额之多少,以供款者过去赚取所得,及供款期为基础而计算,供款额以年收入为本,由雇主与雇员分担。自雇者则全由自己支付。加拿大公民与永久居民得享有退休金福利,当事人必须申领,所得款必须上税。领取者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以获得。
约有1/3加拿大工人参加工会组织,可以以较为平等的地位与雇主进行雇用条件的协商。一般而言,工会试图尽可能提高会员薪酬及职位保障。
加拿大的劳工法例监管工作时间、超时工资、假日、最低工资以及歧视等。受雇之后,最好查清楚雇员的权利。
2.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业岗位不能扩大,失业率还可能上升。如何提高就业率,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①发展小企业,不断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空间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是依靠现有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很难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除了使国民经济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外,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上下功夫,而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小企业。
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广泛动员和鼓励劳动者个人或合伙兴办小企业,能够有效地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加社会生产力总量,实现分配公平、社会稳定,因而是一项调动全社会投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战略性措施。
为了推动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主群体。首先是政府应当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进行转业培训,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减少小企业的倒闭,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其次是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小企业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技术型小企业。再次是引导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者去小企业就业。政府可以出资,由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对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开办、管理小企业的培训,促使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或自找门路就业。
国家要适应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确保小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各项权益,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自由宽松的外部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出口、市场准入等方面适当开放和扩大经营范围,在税收方面可适当为一些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以解除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入非公有制小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要着力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管理机构。其职能是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服务体系实施监管。其次,建立健全行业服务机构。它既可以是由政府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小企业服务中心,又可以是由服务机构自发组成的行业协会,是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桥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对小企业的服务。再次,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总之,只有发展中小型企业,才能不断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空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