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哪些专业被看好
2011年,今年进入高校求学的学子们毕业的那年,是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并继续世博效应的关键一年,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但从客观实际而言,年轻学子的就业压力,因为人口、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并不会比现在变得轻松,因此,放宽视野,在未来的格局寻找今天的定位,将有助于今后在职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增长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占70%的是生产服务业或者专业服务业。从上海的实际来看,第三产业的GDP比例刚刚超过50%,其中,为企业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者服务服务比例仍旧不高,这既说明我们的差距,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服务业的需求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格局。目前,上海正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可以预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继续稳步提高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会计、审计、法律、广告、经纪等一批专业和中介服务业,将随着“服务外包”的流行而得到大力发展。
正因如此,上海“十一五年规划”指出,上海要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稳定发展商贸和房地产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方面。
金融产业【背景】
4月第一个工作日,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几乎同步在上海宣布开业。这是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这不仅意味着外资银行获得了与中资银行同样的国民待遇,更重要的,它向世人透露出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已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广泛认可。这种认可,必将形成“羊群效应”,使上海对各类国内外金融机构产生持续的吸引力,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其实,上海拥有更长远、更清晰的目标:到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上海要基本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2010年以后的若干年,上海将加快形成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在进一步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并向世界级金融中心迈进的目标。
【看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缺的就是人才。目前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有十几万人,尽管在绝对数量上规模不算小,但占上海人口的比重不到1%。而在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从人才质量而言,上海金融从业人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基本素质欠缺的问题,则更加突出。
因此,调整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培养各领域、各层次领军人才,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选题。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领导、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等金融管理人才;产品研发、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行业研究、贵金属交易研究与开发、银行卡鉴证、利率研究、核保核赔、财会、审计、法律、信息技术等金融研究究和技术支持类人才市场营销、投资银行业务、资金交易和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基金销售、保险精算、再保险等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都将被各家金融机构奉为上宾。立志金融专业,待到毕业时节,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谓正当其时。
港航、物流产业【背景】
2005年,洋山深水港区一朝工程建成,洋山保税港区也投入运营,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底,二期港区的启用,将进一步发挥洋山深水港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上海港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两千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飞速提升。对此,业内人士乐观的估计,上海港将有望在5年内,超越新加坡和香港,一跃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看点】
事实上,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其具体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到2020年,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由此可以预见,2011年成处在向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转变的重要关节点,港航、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坚挺。
企业管理、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等“软”专业人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所需的港口和航道建设技术人才、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法律人才,将成为航运和物流企业心仪的选择。
就素质层面而言,善于更新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等方面基本素质和理念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现代化港航人才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创意产业【背景】
上海人均GDP目前已超过5000美元,虽已初步具备了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产业条件和市场需求,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GDP3-4万美元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应当以产业为主,体现为城市功能转型、为产业结构升级、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的特点,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看点】
创意产业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并涉及诸多行业。
当前,创意产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一直困扰创意企业“掌门”的大难题。他们总是在问,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和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在哪里?因之,如果有创意,并且善于创意,而且乐于创意,把创意当作一种职业,在未来应该收获良多。
创意产业对人才需求包括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如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环境艺术、动漫艺术等;与工业、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如时尚消费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与传统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工艺美术品制作等。
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那些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事实上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如同飞机的两个发动机,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难以给予上海未来经济快速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电子信息产业【背景】
按照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上海正在继续推动软件、电信服务以及其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继续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设备、通信设备等重点制造行业发展,加快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优化经济增长方式。
【看点】
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涉及芯片制造、工艺、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岗位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涉及通信产品总体设计、协议栈软件设计、基站与终端总体设计等岗位的通信制造产业人才,主要涉及平板显示器技术开发、数字电视技术研究等岗位的信息家电产业人才,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光传感器技术等岗位的光电子产业人才,涉及嵌入式软件系统分析师、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师、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高级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高级工程师等岗位等软件产业人才,涉及网络游戏产品开发、动漫设计、数字内容创意等岗位的信息服务业人才,都会有不错的薪酬。
汽车产业【背景】
几年前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曾预言:201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可是,2006年国内汽车突破销量700万辆的数据表明,他表示这个估计不够乐观。在第18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瓦格纳对上海的创新发展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上海市政府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不仅能让上海在创新领域走在全球最前沿,也使上海汽车产业在将新技术转入商业化运营方面能够领跑世界。”
【看点】
可以预见,选择以“汽车”为主题词的专业,将会为未来职业发展驶向高速路装备强大的引擎,而三大类人才,显然会在其间领跑。
其一,汽车产业需要的共性人才,包括跨国经营管理、汽车设计、汽车开发、动力总成设计开发、关键零部件、试制试验、品牌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规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这些需求将日渐走高。
其二,新能源汽车需要的特定人才,如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高效新型内燃机、电机与驱动器、DC/DC变换器、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高效变速传动、氢气管理、高电压安全、氢气安全、总线网络,多会提出巨大的人才需求。
其三,汽车文化相关的人才,包括汽车会展博览、汽车传媒、汽车会展设计、汽车物流、汽车金融、汽车鉴赏评估、二手车评估、汽车功能拓展匹配技术、汽车竞技运动、汽车旅游娱乐,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日渐增多。
航空航天产业【背景】
ARJ21支线飞机在沪总装,月面巡视探测器原理样机在上海亮相,这些都显示出上海在航空航天产业的能量。未来几年,上海将推进支线飞机研发、制造,开展干线飞机国际合作,加快通用直升机的规模制造;在航空方面,形成应用卫星、运载火箭等若干产业群。
【看点】
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改变“8亿件衬衫换一家A320”的局面,将引发对航空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经营管理、飞机设计、直升机设计与研发、航空发动机研发与制造、航空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新材料研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航空制造及总装技术、航空工艺、工装设计、航空制造基础技术研究、航空计量检测技术、航空无线电技术研发、航空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航空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客户服务、航线支援、航空飞行场务、试飞、航空维修改装技术、地面设备与服务设备/设施、航空制造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的缺口将非常巨大。
与此同时,随着“登月”的日益临近,航天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包括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航天产品推进技术、航天产品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航天产品能源系统设计、航天产品热分析、设计与控制、航天产品力学及环境工程、航天产品计算机技术、航天产品仿真技术、航天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航天产品遥感、遥控、遥测技术、航天产品微波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深空探测技术、航天产品制造工艺技术、航天产品新材料、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航天高级经营管理。
装备产业【背景】
到2010年核心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系统集成公司;发电设备、微电子装备、煤液化成套设备等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基本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国家基地。预计到2007年装备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到2010年装备产业总产值将达1.5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
【看点】
未来几年,上海重点要在电站和输配电设备、轨道交通、微电子装备、精密加工装备、重点专用装备、能源类装备、新型环保装备、智能化测量和自动控制设备等八大领域实现升级突破,就少不了优秀的人才,电站设备人才、高压输变电设备人才、轨道交通装备人才、微电子装备人才、煤液化及先进采煤设备人才、重型装备人才、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人才、环保成套设备人才、仪表控制人才、柴油机设计人才、现代化农业装备人才、消防、军工及其他特种装备人才、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可以在其间大展宏图。
生物医药产业【背景】
近10年,上海生物与医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上海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创新为特色、综合性的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若干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创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生物医药创新制造基地,已经成为上海到2010年生物与医药产业的奋斗目标。
【看点】
在生物和医药领域,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新交叉学科研究、药物发现等生物和医药研究人才;药物开发、生物医药中下游技术研发、中药现代化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和开发等生物医药开发和产业化人才;新药研发合同研究(CRO)服务、产品国际注册、生物医药成果推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市场和管理人才,将变得十分紧俏。
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背景】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先导性行业,每一次材料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上海已经把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五大类34种新材料作为发展的重点。预计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250亿元,发展新材料产业,成为引领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看点】
在新材料领域,原创研发、生产管理、工程开发、高技能、市场营销等人才,价格不菲。
社会工作产业
【背景】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迫切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看点】
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涉及社区家庭、福利保障、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司法矫治、就业服务和企业单位等七大主要领域。具体而言,社区家庭包括社区建设、家庭生活服务、青少年事务、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福利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公共卫生包括医疗卫生、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学校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辅导学生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司法矫治包括监狱管理、戒毒、青少年管教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中介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企业单位包括职工权益维护等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需求量大、专业要求高,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运用专业的特长和职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总的来看,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政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残联、妇联等部门对社会工作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