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园地>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党建工作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微党课第三十一讲

作者:计算机系 发布时间:2021-11-2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image.png

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判断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历程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名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这场演讲,被称为突破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

早在2013年3月,他在访问坦桑尼亚时谈到:“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坚持”: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17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17”活动年度候选字词正式出炉,“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围;12月21日,当选“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际词。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2018年7月26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金砖会晤上畅想金砖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宏阔蓝图:“共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光明的未来” 。

2018年10月25日,在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国同心协力,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12月3日,“命运共同体”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时指出:“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着眼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向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一、彰显中国智慧的理念和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和决议中,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深具中国智慧的解答方案。就历史合理性而言,这一重要理念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就道义正当性而言,它表现了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和平期盼和发展愿景,是对旧的国际关系和格局的超越,开辟了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念与方案的统一,在目标、途径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持久和平是基石,普遍安全是保障,共同繁荣是核心,开放包容是特征,清洁美丽是底色。随着经济的大幅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开始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大国责任。我们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二、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求同”是客观现实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国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使得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面对全球的重大问题、重大挑战,尽管世界各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现实看,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制度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各有优劣,而开放包容奠定了人类共同进步的基础。“存异”最重要的是包容,让不同的文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都得到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顺应世界发展的要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近代以来西方霸权式的求同,是用自己的强力改变其他国家,这条路是不利于文明交流发展的。而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我们的求同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求同,是着眼于人类整体发展和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各国合作共赢。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不同国家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只要彼此理解,求同存异,人类一定能够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之间没有和平相处,一切都无从谈起。近代以来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2015年)这样珍视和平,从来没有像现在(2015年)这样强烈渴望免于战乱。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今天,我们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鸿沟仍在扩大,恐怖袭击此起彼伏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新贡献。

image.png

主讲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员黄诗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