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要点
2017年,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团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团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从严治团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共青团改革、学校共青团改革、学联学生会改革的工作部署,深入破解“高位徘徊”困境,竭诚服务广大团员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以全年贯彻落实共青团改革为主线,着力夯实学校战线基础
着力改革攻坚,全力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和《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组织落实,推进学校共青团和学联、学生会的改革发展。
1.加强改革精神宣传解读。一是通过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平台,面向大、中学校及社会广泛宣传改革精神,努力做到广为人知、赢得共识;二是组织集中宣讲、培训研讨等,帮助团学工作骨干学习领会贯彻改革有关精神和重点举措,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三是落实各大、中学校团组织尽快争取同级党组织听取汇报、制定本级方案、召开会议,给予指导支持。
2.抓好改革任务分解落实。一是与省教育厅联合转《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至各地市团委、高校党委。同时,跟踪落实《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下发至各高校党委;二是针对四大改革方案,制定《广东学校共青团、学联学生会改革任务清单》,分门别类梳理改革任务:团省委任务30条,地市团委任务20条,高校团委任务28条,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任务18条,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的主体责任。研究确定了思想引领、高校团委独立设置、高校专职团干数量及待遇、高校团委工作经费、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中职团委书记配备和待遇、“强基固本”工程、控制团青比例、从严治团等十项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推动落实;三是各地市团委和各高校团委和中职技工学校团组织、各级学联和校级学生会组织,在春季学期全面启动和推进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等工作;四是在高校重点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团学组织机构设置和治理、基于“青年之声”平台维护学生权益等方面改革;五是在中职技工学校重点推进团员发展与管理、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等方面改革;六是指导学联学生会组织重点推进落实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优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学生干部选拔考核培养制度等方面改革。
3.建立改革推进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改革督办评价方案。制订广东省学校共青团、学联学生会改革评价目录及督办方案,纳入广东学校共青团年度评价整体方案,并作为核心考核内容;二是组建改革督导组。根据改革任务清单,结合对全省学校共青团工作摸底调查情况,形成重点督办单位名单,组建改革专项督导组,对各地各校改革情况进行即时督办和定期巡查;三是组建改革考核组。根据全年改革推进情况,由团省委联合相关部门组建联合考核组,对各地各校学校共青团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和年度评价;四是召开交流推进会。团省委将适时召开分地方区域、分学校类型、分工作领域的改革工作交流推进会,选树典型,交流经验,推进工作。
4.促进改革成果有效呈现。一是以改革为契机,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建设规划,努力形成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构建、重点工作改革创新等难点问题的破解;二是优化学校共青团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加强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优化面向基层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健全面向青年学生的众创众筹众评机制;三是发挥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会的作用,做好改革研究课题发布管理和成果遴选转化,加强团学工作知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二、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契机,着力深化学生思想引领
5.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团学工作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在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方面主动嵌入,发挥补充和支撑作用。
6.开展“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抓住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团95周年、建军90周年等重要节点,推进党史、国史、近现代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春、秋季开学在大、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全年持续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全年重点举办一系列省级“与信仰对话”报告会,每所院校举办2场校级报告会。在中职学校,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培养职业精神为重点,推动地市举办10场以上的“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毕业生系列分享活动,每所中职、技工学校举办不少于1场的分享活动。
7.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准确把握“青马工程”的基本定位和目标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设计培养路径。一是推进制度、阵地、师资、理论研究等方面建设,为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举办第16期广东大学生“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培养200名以上学生骨干。三是完善全省、高校、二级院系的一体化分层培养格局,实现高校开设“青马工程”的二级院系数量占本校二级院系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院系年度培养人数不低于本院系人数的5%,校级学生骨干培训班每年培养人数不少于100人。
8.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主题团日的基础作用,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一年内集中开展4次主题团日:春季开学初,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五四”期间,结合纪念建团95周年、开展“四进四信”活动,围绕“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的主题;秋季开学初,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围绕“纵览五年变化、增强四个自信、喜迎十九大召开”的主题;秋季学期末,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题。
9.深化网上思想引导。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健全直接联系学校、信息员等制度,构建各层级应急响应工作体系,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推动好“青网计划—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组织和号召青年学生争做文明守法好网民、争做网络文明志愿者,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开展网络舆论斗争,清朗网络空间、传播青春正能量。
三、以创新创业工作品牌为抓手,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0.办好2017年“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年“挑战杯”竞赛将于2017年3月至5月举行,由广州大学承办。大赛将以打造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为目标,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同时,大赛将通过举办研讨交流、参观体验、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全面对接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安排,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1.举办第三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在前两届“职挑”举办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举办2017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结合我省中职、技工学校的实际,建立完善的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专家库和职校学生创新创效创业作品库,推动职业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2.推进“中国青创板”省部共建工作。发挥“中国青创板”省部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以市场化运作、项目化运营的思路组建“中国青创板”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省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中国青创板”发展规划,推动“中国青创板”的注册备案和申请股权众筹资质,统筹协调省内资源研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政策措施,推动设立引导基金、投资基金,全面对接各省区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上板“中国青创板”,推动上板2000个项目,对接服务500个项目,推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发展。
13.做好“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培育专项资金的相关工作。出版2015年“攀登计划”结项成果集,修订《广东大学生科技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扎实做好2016年“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结项验收工作,做好绩效评估工作。启动2017年“攀登计划”工作,做好“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申报立项工作,拟立项项目1000个。举办“攀登计划”广东校园巡回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工作的知晓度、美誉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探索完善从“项目培育”到“竞赛选拔”再到“落地孵化”的工作路径,打通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全链条服务。
14.实施“青创100”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举办第二期“青创100”学员招募工作。在第一期培训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深化“青创100”的全年培养方案,通过团队意识培养、交互式案例教学、项目设计与优化、创业考察交流、导师跟踪培养、融资平台对接等课程和服务,通过一年六期的培训达到大学生创业者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精神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心理更加健全、创业企业更加完善的预期计划目标。开展高校“青创空间”创建推广总结工作,总结现有示范点的探索经验,推广创建成果。深化落实《关于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
四、以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着力开展素质拓展工作
15.开展第十一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2017年将继续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开展第十一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 3月至6月拟举办“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学联十一大提案征集暨广东省大学生校园调研大赛、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广东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广东大学生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广东大学生预防医学实验技能大赛、广东大学生金融建模大赛、广东大学生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活力在基层”科技类主题团日竞赛,下半年举办“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16.举办第十二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2017年将继续联合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学联继续开展第十二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主体活动将于9月至12月举行,拟举办 “与信仰对话”名家报告进校园活动、“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文艺名家进校园活动、书画艺术作品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三人篮球比赛、定向越野比赛、“活力在基层”——文体类主题团日活动等项目,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17.实施“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行动。做好2017年“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行动,大力开发实习兼职类岗位,进一步提升岗位质量,其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和500强外企等四种类型用人单位中开发高质量的兼职、实习、实训、正式招聘等各类型岗位共5万个以上,其中暑期实(见)习岗位3万个,提升大学生综合技能和水平。同时,升级“展翅网”平台系统,开发“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功能,开展青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就业落地等服务。
18.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和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在2017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组建大学生扶贫重点服务队,深入粤东西北等山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推动带动全省高校组建校级服务队在镇、村广泛开展宣讲调研、科普惠农、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等系列帮扶活动,推动青年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同时助力我省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深化“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全面推动全省高校开展“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全省院校积极关注在“青年之声”各版区上的各类青年诉求,积极发帖回复。依托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事务工作坊、“青创空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结合“攀登计划”、“展翅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现有品牌活动,整合地方及学校党政职能部门、青年社会组织、市场专业力量等的资源,将“青年之声”平台线上的学生诉求延伸到线下的“青年之家”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帮助和支持。
20.帮扶困难学生成长。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入。积极参与预防校园暴力、抵制校园欺凌等工作。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和各类奖学金评选活动,帮助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开展“青春情暖”行动,在春节前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爱心直通车服务等活动。
21.加强粤港澳青年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2017年“情义两地行”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营,吸引粤港两地青年学生参与,在粤港交流合作中携手共进。通过“青年梦想家交流营”、“两地青年高峰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粤澳青年交流互访活动,在交流中认同文化,感受情怀。
五、以全面深化从严治团为总领,着力提升学校共青团组织活力
22.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团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组织团员以“怎样做一名合格团员”上好主题团课,开展征文活动;二是以团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五四期间,基层团委、团总支要按照《入团仪式规定》要求,组织新发展团员参加入团仪式,组织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开展组织整顿,团支部要对自身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基层团委在团支部自查基础上开展支部建设专项检查;三是在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动员各高校所有团员青年在广东志愿者平台注册登记成为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全面推广志愿服务“一网一证一体系”,在高校全面发行应用“广东注册志愿者证”,充分利用广东志愿者平台做好团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更新率、参与度和活跃度。
2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落实《关于做好广东省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和改进团支部的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要通过理顺班团关系,合理增设权益委员、志愿服务委员等,切实解决团支部工作力量不足、地位弱化等问题;要强化团支部工作职能,切实解决团支部工作单一、不饱和的问题;要完善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实解决团支部活动经费匮乏的问题;要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加强和改进团员关系接转等基础团务工作。深化落实中职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加强中职、技工学校团校建设,把新团员入团前须接受不少于20学时系统培训作为必要条件,严把团员入口关,强化入团仪式教育,从源头上提升团员先进性,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中职技工毕业班团青比控制在60%以下。结合科技学术节、文体艺术节,创新团支部设置方式、提升工作活力,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寻找“南粤最美少年”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4.健全联系青年师生的工作机制。以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会为依托,继续深化开展团学领域相关课题研究,助推高校共青团的科学发展。在高校中普遍成立青年教工团组织,倡导成立交流联谊类组织。继续推行“学校联系日”机制,常态化深入高校调研,推动高校参照开展“院系联系日”和“团支部联系日”工作。落实全团“8+4”、“4+1”、“1+100”、机关经常性向青年开放、大宣传大调研等制度要求。落实学校共青团“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制度,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的学校共青团专职团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半个月左右到大学、中职技工学校“驻校蹲班”,做好高校挂职团干部工作。
25.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强化“三严三实”作风,严格选配管理,着力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忠诚、担当、干净、专业素质的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落实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干部培训制度,团省委统筹开展高校团委书记培训班、高校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培训班及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培训班。同时,全面推动地市、高校、中职技工学校开展基层团干部培训,力争每2年对团干部轮训一遍,兼职团干部在任期内至少接受1次共青团工作专题培训。
六、以召开省学联十一大为重要契机,着力加强学联学生会建设
26.召开广东省学联十一大。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于5月初在广州召开。做好省学联十一大的各项筹备工作,确保青年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研究和部署未来五年我省大、中学校学生工作,选举产生省学联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团体和主席团团体,审议修改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章程,团结和引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我省学联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各学校章程明确团学组织在校园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功能,有效服务青年师生。
27.提升学联、学生会的服务能力。贯彻和落实《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学校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规范执行学代会、研代会的报备制度,严格审批报备材料,规范会议流程。继续实施省学联分片交流制度、驻点联系制度等,鼓励各高校学生会积极承办省学联工作项目。加强学联专委会建设,在省学联下设建立专门针对各类学生群体的执委会,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分层分类管理体系。开展优秀学生会(研究生会)、优秀社团、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表彰。
28.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高校团委须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深化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课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同学综合素质,促进同学成长成才。同时,推动高校为学生社团提供师资、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社团对外交流搭建平台,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工作量认定或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