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会计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学生社团>详细内容

学生社团

大学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之我见

作者:会计系 发布时间:2008-01-0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学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之我见

林运清

摘 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呈现出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的特点,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大学;社团文化;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重要作用。

一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

1.理论学习类社团

高校政治思想类社团主要以“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党章学习小组为主,前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要求的提升,后者则与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紧密结合。在这类社团中,聚集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已成为培养青年先进分子的摇篮。

学生中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党员队伍的比例逐年上升,这和党章学习小组的蓬勃开展和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的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党章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党的奋斗目标教育、党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学生成材教育融为一体,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2.社会科学类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史学、哲学、心理、法学为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社团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经常开展学术沙龙、讲座,畅谈感受、交流心得、探讨有关学术问题,以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如学生读书会、法律援助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

3.学术科技类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的专业而建立的一些社团,如软件协会、数学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社团中有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社团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致力于科研课题的公关,有些科研成果还因为其实用性强、使用面广而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推广,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兴起,一部分创业型团队将自己在社团中进行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向社会进行转化,吸引创业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文学艺术类社团

这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主要形式有三类:一是文学类,如诗社、剧社、文学社、英语沙龙等;二是综合类艺术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军乐队、摇滚乐队、号鼓队、舞蹈队),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艺术才能为目的,充分展示大学生的艺术才华"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中各类文艺人才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使校园舞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些社团不仅在学校进行表演,同时还将校园文化推向社区,推向社会,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大众化程度较高的艺术社团:如摄影社、影视协会、插花、茶道协会等参与者众多的协会。这些社团成员都在既大众化又带有专业成分在内,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往往更能自发的产生较好的活动成果。文学艺术类社团以自愿参与为主,经常开展一些有主题的活动,在学校的影响面因为有刊物、报纸、舞台、橱窗等多方位的展示而影响较大。

5.志愿服务类社团

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课余时间走上社会,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志愿者们基于道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不计任何物质报酬,为改进社会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和精神,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及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行为。常见的志愿服务有街头宣传(宣传交通法规、环境保护、计划生育、雷锋精神等)、便民服务(修理自行车、家用电器、义务理发)、咨询服务(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医疗咨询、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技术服务(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协助农村和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管理服务(为企业的管理出谋划策、为企业培训干部和职工)、医疗服务(送医上门、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用药知识)、演出服务(送戏上门、慰问演出)、礼仪服务(开业、庆典、颁奖、剪彩)、政法服务(参加乡镇、街道的人大选举、参加案件审理等),以及“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这些形式时间分散,细水长流,不取报酬,使同学们与社会接触经常化,拓宽了与社会息息相通的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全新的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在高校出现,如为帮助贫困学生成立的爱心社,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而成立的勤工助学协会、家教协会,交流网络知识的网友协会等。

6.体育健身类社团

体育健身类社团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寓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体育健身类社团以四类为主,即:球类、棋类、技击类、健美舞蹈类。在球类社团中,还承担了球迷啦啦队、组织评球和看球活动。如排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羽毛球社团。在棋牌类社团中,围棋、桥牌、中国象棋占前三位,社团开设各类讲座、分析棋牌局、组织开展比赛。因为投入不多,所需场地不大,受到学生欢迎。在技击类社团中,以武术、跆拳道社团为主,由于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有较好的组织这类社团的基础,也满足了学生强身防身健身的需要。在健美舞蹈类社团中,健美操和国际标准舞方面的社团占多数,在学校开展的舞会和比赛中大显身手。

二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团,他的成员能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插花、茶艺社,成员不仅从中发展了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茶艺社的同学学会了如何鉴定茶叶、表演茶艺;插花协会的同学在居室美化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对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3.社团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比之下,能力培养更为重要"能力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和适应性,学生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活动还成为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相互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而且,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学生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高校社团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成员受益非浅。

5.社团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多,竞争也越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校园社团如体育健身!心理咨询类社团,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三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

1.学生社团的数量增多、参与人数增加,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社团,文学艺术类社团增加较快,一些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学青睐。

2.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由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中开展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在校园里学到专业知识,还要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舞台中经历风雨,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晴雨表的校园社团,也自然而然地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同时,学生社团的跨校际交流活动也愈趋活跃,实现高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加了社团的生命力。

3.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社团管理日益成熟,给了社团发展更大的保障。每所高校都制定了社团管理章程,管理条例,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对新成立的社团进行登记审批注册。社团明确规定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社团运作井然有序,而且,不少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进一步推动了社团的规范化发展。

4.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正在积极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与公司企业联合进行活动的方式,以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企事业单位联系,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获得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社团成员走出去,拉赞助、拉广告,联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 高校社团蓬勃发展的原因

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与党和政府的对青年学生的发展要求,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材需求、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分不开的"

1.这是由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所决定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充分认识到,仅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充分地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历练、品德的修养,学生社团正是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迫切的需求而受到他们的青睐。

2.这是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建制出现了失稳,学分制实行后产生的班级概念淡化使许多活动无法开展,校园文化的许多领域从班级中退出,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在其中承担的比重相应增加。社团活动因其聚集方式的灵活性,使经常性的活动成为可能,许多学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在集体的相互促进中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3.这是由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所决定的

社团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手。实践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

4.这是第二课堂自我教育的有效性所决定的

学生之间的平等性是学生社团的一大特点,学生社团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这种与共同兴趣聚集的群体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方面极易形成相互影响和自觉进步,而且由于其成员间的平等性,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自我教育的形式非常有效,较之教室授课的“满堂灌”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具备这种自在的优势和特点,社团成为每一个想发展自己综合素质的学生向往之地。

五 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措施

1.要形成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

在各高校形成规范社团管理办法,通过建立高校“高校明星社团”和“高校创明星社团”的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进一步促进高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高校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

2.要加对高校学生的社团的投入

要对高校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直接予以重点扶持,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高校也应对学生社团加强投入,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要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4.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

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网络的信息聚集和分散性与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和有效载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