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会计学院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学生社团>详细内容

学生社团

高校社团文化及其建设初探

作者:会计系 发布时间:2008-03-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代卉霞1 何海兵2

(1 荆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2 荆州师范学院 政法系 湖北 荆州)

    内容摘要: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性、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导向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校; 社团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综观近 20年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高校社团文化一直是高校校园文化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大学生社团,没有社团文化,就没有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大学形象和影响等方面,高校社团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前我们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组织层面和活动层面,缺乏文化层面的研究。本文就高校社团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社团文化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形成的基础,没有学生社团的存在就没有高校社团文化。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载体和主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基本组织单位。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与具体表现,是高校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团活动、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社团公众形象的树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社团文化产品是社团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化形式。

   二、高校社团文化的特征

   认同与超越的同一。大学生作为高校社团文化的主体,对社会文化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即承认并接受现有的文化成果,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思想观念和社会规范等。同时,大学生并不是对社会文化简单全面地认同,而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重新筛选加以整合,使其具有超越性。从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上看,它具有超越、趋同和反想三个层次,既与现实社会文化认同,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又以其创新超前发展成为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媒介,同时也具有与现实文化逆向的批判性和某些消极成分。认同性与超越性是高校社团文化的一对主要矛盾。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同一。大学生作为客体接受高校社团文化的教化作用,接受文化环境所赋予的情感、思想、意志、价值、意义,并且最终作为高校社团文化的主体,表现为对社团文化的支配原则和享用原则,即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文化、改造文化和评价文化。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关注人的主体需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人的主体能力,塑造人的主体性人格。

   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同一。人的需要产生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大学生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创造或改造社团文化,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如情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借助群体实现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参加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吸收与辐射的同一。高校社团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断从社会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社团文化的内涵,增强社团文化的时代性,提高社团文化的品位,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社团文化对社会进行辐射的途径有2条,一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二是学生社团深入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开展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三、高校社团文化的功能

   教育功能。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如规章、制度、条例、纪律等外部力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性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功能是指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等。这些社会能力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一般说来,越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因为只有在这种人际交往中,个人才会获得模仿、展现、质疑、沟通、竞争调解及合作的充分机会。因此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班级和其他学生正式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商定、活动目的的认定、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冲突的调节及活动结果的评定,学生才逐步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的。

   建设功能。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趋势和竞争要求,积极寻求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途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但是,单靠学校方面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成才需求。学校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力量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发展需要。高校社团文化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帮助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促进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有力地化解冲突,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中介功能。作为高校社团文化基本组织单位的学生社团,处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学生之间的自愿结合体,因而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通过经常性的社团活动,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学校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需求的重要的最真实的窗口。有利于高校真实准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功能。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沟通的渠道,将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平台,找到了结合点。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进自身的社会化。高校社团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而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与社会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丰富和繁荣青年社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先进性原则。书记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团文化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先进文化建设融的重要渠道。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关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先进的文化,是健康向上的文化,能够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因此,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才能体现文化进步的性质,体现文化发展的要求,这是社团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创新性原则。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性的社团文化。从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大学校园中最具活力的单位和细胞,高校社团文化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因此,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旺盛的活力,与时俱进,以反映时代要求的文化内容、以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内容作为自己的特征。为此,必须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书记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则强,守旧则衰。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只有创新的高校社团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团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社团文化,才是有活力、有朝气、有发展前途的社团文化,也才是学生、学校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社团文化。

   协调性原则。高校社团文化并不等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也是高校社团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社团文化的主体,教师是社团文化的主导,教师在社团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光荣的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努力实现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和互动;注重社团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统一;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予积极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团运行,做到活而不乱,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开放性原则。社团文化要体现开放性,因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一种文化就是一种与自然界和其他文化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学生社团要树立开放意识,努力打破系、校、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积极进行跨校际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社团自身发展,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导向性原则。坚持社团文化的多样性与导向性是统一的。越是多样性,就越需要一种主导的价值取向,需要唱响主旋律,形成健康的舆论,使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高校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至为重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和利用社团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列入高校主要的议事日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把社团工作纳入高校工作的总体格局,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社团的思想理论阵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